【产经要闻】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做好蓝色经济大文章
| 招商动态 |2016-04-19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青岛(含西海岸片区中的青岛高新区试验区区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提出,同意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和创新需求,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股权激励、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军民深度融合、校企地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
专家表示,对于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区而言,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抱团发展、促进山东全省经济提升的重大契机,也是提升形象、扩大招商引资、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机遇。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将慕名而来,并被牢牢吸引。
加入自主创新“国家队”
2014年9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提报《关于设立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提出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统筹六市科技创新资源,申请设立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4年12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此次会议将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列为重点培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
今年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同意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于4月初正式下发批复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自此,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被正式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到0202年,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益完善、开放协同发展形成新局面。具体目标包括,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每年新增科技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十三五”末占山东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20%等。
创新示范效应无可限量
据了解,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六市以山东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山东省54%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实现了70%以上的进出口产值,具备以点带面、带动山东整体跃升的强大基础。
山东省科学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海波表示:“依托‘6+1’载体来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四个加大,一个着力’重要指示的具体部署。通过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这也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其最大利好是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今后,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家高新区将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个性化”制定相关先行先试政策。这种先行先试包括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企业扶持政策、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多方面。拥有先行先试权利后,6家高新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与山东省有关部门一起,自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共同推进重大政策先行先试。
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只要是相关规定没有被明确允许的内容,都不能做;现在,只要有利于发展,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先行先试。换句话说,原来是没说‘行’的事不能做,如今是没说‘不行’的事都可以试。这正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任务,即探索和总结出成功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推动体制创新、企业扶持政策、用人制度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政策空间,从而激发企业转型活力。“这对山东化解过剩产能、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下的转型升级,都是很好的机遇。”北京大学政府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历海表示,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地区可以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在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率先做出成果,从而在资金、人才流向上产生虹吸效应,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创新政策也可以引导产业加快并购整合步伐,特别是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横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六地,一旦真正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限制,实现集聚优势,对山东省经济带来的提振效应会非常可观,将助推山东经济整体跃升。
做大做强蓝色经济
按照国务院部署,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地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四区一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双向融入“一带一路”试验区),实现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济南高新区将借此契机抓紧锻造创新优势,承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产业转移,发挥济南的优势带动该省经济转型,吸引该省更多工业企业把研发中心放到济南。同时,利用济南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策源地,并重点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讯、环境协同观测的信息产业集群。
2015年2月,青岛市将蓝色硅谷核心区、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纳入青岛高新区范围,总开发面积上升至327.756平方公里。根据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初步规划,青岛高新区将面向高端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航运物流领域的重点产业继续发力。
此外,根据规划,潍坊高新区将在壮大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方面集中发力;烟台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淄博高新区和威海高新区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高地。到2020年,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10个规模分别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山东省比重达到25%以上。